□晨報記者 彭曉玲
  前天,國務院法制辦就首部《反家庭暴力法》 向社會征求意見,昨天市婦聯維權部透露了上海的家暴情況,上海家暴現象整體明顯下降,女性維權投訴中與家暴相關的大約只有5%。
  心理專家告誡,家暴的行為模式是會無意識遺傳的,並且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子女在成年後還會出現對家暴的厭惡性模仿,如果處理不好,家暴可能還會影響到三代人。
  男性被家暴也找婦聯
  市婦聯維權部副主任陸榮根介紹,近幾年上海的家暴現象在下降,婦聯開設的各類信訪接待、援助熱線等涉及家暴的比例一直比較穩定,在4%至6%左右,而幾年前,這一比例還在10%左右。
  梳理婦聯接到過的家暴求助情況發現,白領等群體多會因為房產、外遇等情況發生家暴;在外來媳等群體中,則容易因生活習慣不同等產生矛盾。另外,個別男性在遭受家暴後,也會撥打婦聯維權熱線求助。
  不過,陸榮根也坦言,由於很多人有家醜不可外揚,或是怕泄露隱私等心理,在遭遇家暴後多會選擇沉默,或者不告訴外人。來自市婦聯維權部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建立的上海市反家庭暴力庇護中心,4年來僅接待了18名尋求幫助的女性。
  精神傷害或難界定
  12338女性維權公益服務電話一位專家表示,《意見稿》中關於身體傷害還比較好界定,但是提到的精神傷害,在實際執行中其實很難界定。“意外傷害、交通事故等責任人很好認定,而家暴不同,家庭成員之間本身關係複雜,有感情又有矛盾,即便是勇於站出來投訴的受害方,有些人自身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精神傷害的定義、傷害的等級,是該受教育還是進行處罰等,都有需要釐定的地方。”
  另外,《意見稿》中提到,監護人被嚴重家暴的,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另行指定監護人。但專家認為,我國監護權制度比較滯後,《民法通則》 里的相關條款在很多方面也是空白。就算監護權轉移,誰來實施轉移,轉移以後監護人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等等,都需要很多配套法律措施加以完善。
  家暴行為可能會遺傳
  家暴對家庭成員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昨日,大陸首條婦女兒童公益心理熱線“維爾福熱線”負責人周美珍表示,家暴的行為模式是會遺傳的。從行為主義者理論來說,很多家暴成員一開始是不接受的,但時間長了會開始接受,最可怕的是,這些家庭成員結婚後,可能會出現厭惡性模仿,在遇到衝突無法更好解決時,會採取暴力行為,“小時候父親打母親,或者父親打自己,長大後自己結婚後也會打妻子,或是打孩子,家暴就這樣遺傳下去了,甚至第三代人也會受到影響”。
  “這是一種無意識植入的基因,家暴遺傳後導致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對當時自己的不滿;另一方面又勾起了記憶中的家暴情緒,因為更加憤怒了,施暴者的行為可能會變得更極端。”上海時空心理咨詢事務所高級精神分析師嚴正偉解釋,“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對婚姻沒有安全感,女孩子今後可能對戀愛有障礙,男孩子在學校會表現出暴力行為,進而在自己的婚姻中也喜歡家暴”。
  嚴正偉還特別指出,中國曆來有“黃荊棍下出好人”的傳統,很多“虎爸”“虎媽”以為打孩子是為了孩子成長好,殊不知這也是一種家暴,對孩子成長的自信心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進而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原標題:反家暴庇護中心4年僅18人求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36jrfd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